近日,上交所企业培训部、北方市场服务中心联合中国遗传学会共同主办“启航•新质生产力”资本市场赋能生物医药发展培训班,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69家生物医药领域相关企业的124位高管及业务负责人参与,培训现场学员们积极交流、踊跃提问。本次培训属于“启航•新质生产力”进入常态化阶段以来的首场培训,此举体现了资本市场对生物医药行业服务力度的不断增强。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其发展深度影响人民生命健康、国家经济安全与科技自立自强,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双重政策牵引下,该产业已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核心赛道,目前科创板上市企业中生物医药企业占比约20%。在此战略背景下,上交所企业培训部和北方市场服务中心联合中国遗传学会,将常态化阶段首场培训落地北京,助力生物医药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次培训呈现出产融结合、产学研用、央民共重、经验共享等四大特点:
一是深化产融结合,建立“科技-产业-金融”协同生态。本次培训通过与国家级学术组织中国遗传学会的深度合作,以资本市场赋能产业发展为核心,系统宣讲上交所资本市场政策工具,推动生物医药领域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在融资端,精心打造契合的资本市场工具解读课程,全面涵盖企业上市政策解读、科创债发行实务、战略投资者引入、并购重组实操、非核心资产剥离、行业投资逻辑等实务模块,满足企业不同融资需求。在产业端,立足生物医药产业特性,深入剖析生物医药研发创新及成果转化的发展趋势与前沿技术展望,细致讲解生物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与管理策略,全面解读生物医药优先审评政策,以专业内容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二是构建“学术端+产业端+资本端”师资阵容,打造“产学研用”闭环体系。在讲师团队构成上,既有学术端权威学者,如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其兼具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科研成果,亦有产业端政策讲师,如北京市药监局药品注册处专家,具有丰富的监管实践经历;资本端师资则均由上交所统筹选派或邀请,既有北方市场服务中心、债券业务中心、企业培训部的业务骨干,还汇聚了来自知名中介机构的资深实操专家。三类师资形成合力,实现学术前沿、产业实践与资本市场工具的全链条贯通。
三是践行“两个毫不动摇”方针,形成“央企引领+民企创新”的学员结构。本次培训汇聚了来自国药集团、华润集团、通用技术集团等生物医药领域三大领军央企集团的学员,这些央企在生物医药行业中发挥着链主引领作用;同时,也吸引了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重点企业和国内其他优质民营企业,此类企业以其机制灵活、创新能力强等优势,在生物医药细分领域崭露头角。“央民共重”的学员构成切实落实了“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充分彰显了在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包容性支持。二者在培训中互相交流,有利于促进央企与民企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激发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多元动力,共同构建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四是学员交流氛围热烈,有力促进产业内部的信息流通与经验共享。一方面,在课间休息期间,学员们积极主动与讲师就政策细节、实操难点展开深入交流探讨,展现强烈的求知欲与交流热情。另一方面,本次培训还专设了“资本市场赋能生物医药产业培训问答交流”环节,针对报名阶段筛选出的关于IPO、并购重组、战投引入、知识产权等9项高价值问题,由资本市场专家团队进行集中且针对性的解答。值得关注的是,交流现场气氛活跃,除了讲师回答问题,参会学员间自发形成“互助解难”的格局,共同应对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类挑战,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与合作生态。
经过为期两天的深度学习与交流,参训学员们纷纷对本次培训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与肯定。多位企业高管在交流中表示,生物医药产业具有研发周期长、资金需求高等特征,通过本次政策解读与案例剖析,深入且精准地掌握了当前企业上市政策的关键要点,对未来如何运用资本市场工具有了清晰明确的方向与思路;同时,部分企业代表结合自身发展现状,提出正在探索通过并购重组整合研发管线的想法,或通过剥离非核心资产聚焦主业发展的意图,本次培训在政策与市场环境、交易结构设计、非核心资产识别与处置、案例分析等方面提供了具备操作性的专业指导,有效增强了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信心;部分学员反馈,其曾参与2024年上交所于上海举办的首期生物医药行业培训,对该培训的课程质量给予高度认可,收获颇丰且意犹未尽,因此选择再次报名参加此次培训以深化所学,希望未来能持续开展产业类培训活动。
下一步,上交所企业培训部将持续深化与生物医药领域单位的合作机制,积极开展对生物医药企业的深度调研,精准把握市场需求与关注热点,从过往培训中持续总结经验,不断优化师资阵容和课程内容,聚焦产融深度融合,持续强化资本市场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培训支撑。